
洪涝灾害过后极易造成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肝、戊肝、钩端螺旋体病、乙脑等传染病及食品中毒的发生,为确保大灾之后无大疫,请做好以下卫生防病措施。
一、洪涝灾害后可能会发生哪些疾病?
1.肠道传染病,如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肝等。
2.人畜共患疾病和自然疫源性疾病,如鼠媒传染病:钩端螺旋体病、流行性出血热;蚊媒传染病:疟疾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登革热等。
3.灾害期间还常见皮肤病:浸渍性皮炎(“烂脚丫”等)、虫咬性皮炎等。
4.食源性疾病(食物中毒)。
5.意外伤害:溺水、触电、外伤、毒虫咬螫伤、毒蛇咬伤、中暑、农药中毒等。
二、洪涝灾害后重点疾病的预防
(一)肠道传染病(霍乱、伤寒、痢疾、甲肝等)预防。注意饮食和饮水卫生是预防肠道传染病的关键。
1.对受影响的生活饮用水进行消毒,尤其是自备水、停用后重新启用的井水。
2.开展爱国卫生运动,清扫卫生死角、积水,疏通下水道,喷洒消毒杀虫药水,消除蚊虫孳生地,降低蚊虫密度,切断传播途径。
3.注意个人卫生和饮食卫生。不喝生水,饭前便后洗手,吃熟食;不吃腐败变质或被洪水浸泡过的食物,不吃淹死、病死的禽畜;不用脏水漱口或洗瓜果蔬菜;碗筷应煮沸或消毒碗柜消毒,刀、砧板、抹布也应严格消毒;生熟食品要分开存放;水产品和海鲜食物要煮熟煮透再吃。
(二)疟疾、流行性乙型脑炎、登革热的预防
1.对家畜家禽圈棚要经常洒灭蚊药,消除蚊虫孳生地,降低蚊虫密度,切断传播途径。
2.夜间睡眠挂蚊帐,露宿或夜间野外劳动时,暴露的皮肤应涂抹防蚊油,或者使用驱蚊药,做好个人防护,避免被蚊虫叮咬。
3.及时进行乙脑疫苗预防接种,提高人群免疫力。
(三)钩端螺旋体病和流行性出血热的预防
1.尽量减少或避免接触疫水的机会,不在可疑的疫水中游泳、洗衣物等。
2.对鼠类密度较高的地方开展防鼠灭鼠工作,
3.注意个人卫生,禁止随地小便,下水作业时要尽量穿长统胶鞋等,保护皮肤不受钩体侵袭。
4.加强个人防护,在灾区或疫区作业时,应穿戴防护衣裤,防止皮肤破损。不要在草堆上坐卧、休息。
5.有条件的可接种疫苗,或在医生指导下服用预防药物。
(四)洪水脚、皮肤病预防
手脚肿胀、皮肤溃烂,湿疹、皮炎、蚊虫叮咬等是洪涝灾害后常见的疾病。
预防:穿雨靴,保持皮肤的干净卫生,尽量避免直接接触洪水,使用蚊帐。
(五)预防食物中毒
要严防“病从口入”,除强调食品一定要煮熟煮透外,生活中还必须注意“饮食卫生八个不”
一是不喝生水。
二是不食用被水淹过或受其他原因污染的食物。
三是不吃毒淹死的家禽、家畜和水产品。
四是不吃未洗净的瓜果。
五是不吃凉拌菜。
六是不吃馊饭菜。
七是不吃发霉的米面和发芽的花生、土豆。
八是不搞大型的聚餐活动。
